
今天给大家整理出的26重点资源是 👇

•26政治-土地政策总结(利之)✔

本文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,涵盖党成立前的政策探索、土地革命时期的制度初创、抗日战争时期的策略调整、解放战争时期的彻底变革、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确立与完善,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深化改革。详细阐述了各阶段的核心政策文件(如《天朝田亩制度》《井冈山土地法》等)、主要内容(如“耕者有其田”“减租减息”等)、政策目的及历史影响,展现了党在土地问题上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,揭示了不同历史条件下土地政策服务于革命、建设和改革大局的根本宗旨。
文档的预览图如下,需要完整PDF文件的同学,文末有文档编码,保存后即可直接打印使用。


📚26政治-土地政策总结(利之)📚
党成立之前的土地政策
- 《天朝田亩制度》: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,实行“耕者有其田”的土地制度。
- 旧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:内容为“平均地权”,途径包括核定地价、涨价归公、照价收买,未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,无法满足农民需求。
- 新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:含“平均地权”“节制资本”,后提出“耕者有其田”,改善工农生活。
党在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
土地革命时期
- 《井冈山土地法》:共产党首个土地法,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并分配农民使用,禁止买卖,首次肯定农民获地权利,但部分规定不适合农村实际。
- 《兴国土地法》:将“没收一切土地”改为“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土地”,保护中农;确立阶级路线(依靠贫雇农、联合中农、限制富农等)和分配方法(按人口平分、抽多补少),为完整土地革命纲领。
- 共同点:消灭封建土地制度,农民仅获土地使用权。
抗日战争时期:实行减租减息,削弱封建剥削,未废除。
解放战争时期
《五四指示》:改减租减息为“耕者有其田”,标志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过渡。
《中国土地法大纲》:废除封建土地制度,分配土地给无地少地农民,激发农民热情,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基础。
新中国成立后
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,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,目的是解放生产力、发展农业、为工业化开辟道路;对富农政策从征收多余财产改为保存。
富农政策变化:土地革命时期限制→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多余→新中国初期保存→1953年起逐步消灭。
改革开放后: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(农民获使用权可流转,所有权属集体);“三权分置”为制度创新,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三十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