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两年考研人数一直在下降,考公人数却逆势而上,不断在打破纪录!
今年最新的国考报名人数也已经出炉——371.8万!相比于24年的303.3万、25年的341.6万,26年报名人数可以说是稳步上涨。

而这个数字一经公布,关于“人数分流,考公人数上涨,考研难度是否会下降”的问题,又开始成为诸多考研人的重要关注点!

🎈很多同学都暗自松了口气,觉得人数分流效果很明显。从目前公布的院校报考数据来看,今年考研人数很大程度上还是会延续下降趋势。
例如:
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
截至10月23日22点:报考北航26年硕士研究生各单位及专业全国统考考生人数,实时报考人数11800人,同比去年同期减少914人,降幅约7%。
🎈华侨大学
26年硕士统考生网报数据统计(截至10月21日上午8时),全日制报考人数2552人,较上年人数有所减少(25考研报名时10月23日华侨大学公布全日制报考人数3483人)。
🎈沈阳药科大学
截至10月20日,沈阳药科大学26研考共报名3117人(较上年总报考人数3240人略有减少),其中士兵计划16人,学校2026年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1662人,推免已录取123人。
以这个视角看的话,相比于前几年的考研人数巅峰时期,上岸的概率还是有增加的。
🎈而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,考研人数下降,并不会影响考研的难度。
总人数确实下降了,但参考考生的质量上涨,总体还是很难!这点从25年的考试难度就能看出来,考卷难上热搜、390+都在找调剂~
其实对比近几年考公和考研的报考人数,我们不难发现:大众对于考研是否必须这件事的考量,更加务实、更加冷静了。

以往考研人数居高不下,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并不是因为对学术有多热爱,而是因为害怕、逃避就业或是没有目标,而盲目的选择了考研道路,且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!
那这部分同学的加入,势必会导致整个考研大军人数增多、竞争越发激烈!
但近几年的经济就业形势,以及考公方面政策的放宽,也让更多同学开始思考——“我到底要不要考研?”
最新考公政策:
普通岗位年龄限制为:18周岁以上、38周岁以下(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)。
应届硕士、博士研究生:年龄放宽至43周岁以下(1981年10月后出生)。
考研不再是唯一选择,开始由“必需品”向“选择品”转变。
这样的趋势下,仍然选择考研赛道的同学,多是对学术有热情、对专业有热爱,想要在某一领域深入发展的同学。
这部分同学的备考势必会更加认真、准备更加充分,也就是大家近两年常说的“考研提纯”了!
那除了考研选择心态的转变会加大考研难度之外,另一方面因素,大家也不能忽略!那就是——推免人数不断上涨!
近年来985、211高校的推免比例在不断上涨。华中科技大学2024年推免人数较上年增长15.87%,部分高校的推免率甚至超过50%。
目前26考研已有30+大学公布了2025年的保研名额!(数据来源网络整理,以最终院校公布为准,仅供参考)

其中以985、211为主、双一流次之,最后是部分高性价比双非院校。
推免人数增多,也就意味着留给统考考生的机会在不断缩减,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,加大考生冲击名校的难度。
而且202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438万,较十年前增长近2倍,导致学历“含金量”下降。
企业招聘门槛提高(比如重点中学教师岗位硕士占比达92%),迫使更多同学考研,形成“学历越卷、门槛越高的循环”,也在间接推高推免生比例。
🎈所以对于“考研人数下降,考研难度是否也会下降”这个问题的看法,学姐还是比较偏向“否定”答案的。
考研人数下降并不会大幅度影响考研难度,之后的考研大概率会越来越难!
这也给考研人敲响了“警钟”!
考研这条路的时间成本非常高,难度又在不断上涨。是否要考研、考什么专业,这些都需要大家在决定考研的那一刻起,就做好理性的分析与判断。
❌盲目选择不可取!
不过“报考人数下降,不会影响考研难度”并不代表着对于考研人来说,没有优势!
至少对于那些选择报考普通高校,或者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的院校同学来说,这或许又是一次机会!
整体人数下降,势必会导致有些高校招不满!“过线即录取”发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!之后的27考研人,在选择院校方面就要更加理性。
最后,学姐建议大家,把目光专注于目标院校的选择以及自身能力的积累。这些都比关注“报考人数是否会下降”“人数下降是否会降低考研难度”有意义~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