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给大家整理出的26重点资源是 👇

•26政治-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专题(米鹏)✔

米鹏课程中的解题技巧与易错警示:选择题陷阱:“根本原因”与“直接原因”(如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软弱性,而非袁世凯窃权);注意“绝对化表述”(如“彻底解决”“唯一途径”多为错误选项)。分析题模板:“历史必然性”类:从经济基础、阶级力量、时代背景三方面展开(例: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?);“经验教训”类:结合失败事件(如太平天国、戊戌变法)总结“国情认识不足”“缺乏群众基础”等共性。注意米鹏老师近年押题倾向“冷门细节+热点结合”,例如“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人物(李大钊)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系”。
文档的预览图如下,需要完整PDF文件的同学,文末有文档编码,保存后即可直接打印使用。





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·民生篇知识点梳理
1905年,《民报》发刊词中,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、民权、民生三大主义,统称“三民主义”。其中,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「平均地权」,从目的、内容、影响三方面拆解👇
🔍 目的:破解西方“发展陷阱”,为富强铺路
孙中山目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诸多社会问题(如贫富悬殊、两极分化),试图找“一劳永逸”的解决办法——既让中国走向富强,又避免重蹈西方“富强后社会撕裂”的覆辙,实现「政治革命+社会革命,毕其功于一役」。
✨ 内容:土地改革的“四步走”
民生主义的实践路径是 「核定地价,按价征税,涨价归公,按价收买」 ,拆解来看:
-
核定地价:先对土地价值进行官方评估,明确初始价值; -
按价征税:土地所有者按评估价缴纳赋税; -
涨价归公:若土地升值,增值部分由国家(或社会)所有,而非被私人垄断; -
按价收买:国家/社会以评估价为基础,合理收购土地,逐步实现土地的公平分配。
⚠️ 影响:历史局限性
民生主义未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,也未直接回应农民“土地需求”,因此难以成为发动广大民众的理论武器。
